服务创造价值、存在造就未来
随着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,智能体时代即将到来,产品经理们该如何在这场竞赛中抢占先机?本文将揭示 3 个关键策略,帮助你在 2025 年的 AI 智能体爆发前夜立于不败之地。
各位 PM 同仁,当你们在茶水间讨论 “AI 会不会取代产品经理” 时,我刚收到一条来自未来的短信:”202X 年 3 月 8 日,某大厂智能体产品经理薪资倒挂总监 300%。”(别问我怎么收到的,问就是量子波动速读的赠品)
最近我在深圳参加行业论坛,发现所有 CEO 的 PPT 都有同一张图:海平面上升的 AI 智能体版图,标注着 “价值万亿的新大陆”。而台下的产品经理们,要么在算房贷利率,要么在纠结需求文档里的标点符号 —— 这场景像极了 15 世纪的威尼斯商人,一边数金币一边看着哥伦布的船队扬帆起航。
上周我面试了一个 AI 产品岗,候选人递来的简历让我虎躯一震:赫然写着 “精通 Axure RP,擅长撰写 PRD 文档”。我强忍笑意问他:”你知道现在智能体产品经理在研究什么吗?” 对方愣了三秒:”… 用户故事地图?”
我有个前同事叫老张,去年被某 AI 公司高薪挖走。上周聚会时他哭诉:”现在写需求文档要像写剧本,连角色情绪都要标注!” 原来他负责的智能客服项目,用户说 “我要投诉” 时,系统不仅要转接人工,还要分析声纹中的愤怒指数,甚至预判后续可能的退款需求。
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做智能音箱项目时,用户说 “我冷了”,我们只会调空调温度。现在的系统会先检测室温,再查看用户历史习惯,最后推送 “开启地暖 + 煮姜茶” 的组合方案。这哪里是产品经理,分明是人类意图的 “翻译官”。
上周我看到部门员工还在用 Visio 画流程图,我确实觉的有点out了。现在的智能体产品经理,都在研究《故事板分镜脚本》和《场景剧本创作》。一家自动驾驶公司的 PM 告诉我,他们的需求文档是这样的:
场景:暴雨天晚高峰
角色:焦虑的女白领
系统行为:预判堵车时长→推荐舒缓音乐→同步智能手表监测心率→建议提前下车步行 + 叫代驾
异常处理:当用户爆粗口时,自动降低媒体音量并推送《雨天行车安全指南》
这哪是需求文档,分明是给 AI 导演的 “剧本”。现在还在写 “功能列表” 的 PM,就像拿着算盘去应聘程序员。
最近帮某教育公司做智能体产品咨询,发现他们的数据看板发生了神奇变化:不再是 UV、PV 这些数字,而是 “用户沉默时长”” 叹气频率 “”眼神停留轨迹”。一位产品经理指着屏幕说:”当用户连续三次快速划过课程推荐时,系统要判断是真不感兴趣,还是在测试推荐算法。”
这让我想起去年带团队做教育 AI 时,有个用户反复观看同一道数学题的讲解视频。传统数据分析只会标记为 “重点内容”,现在的智能体系统却能识别出用户是在反复确认答案,从而推送 “错题本生成 + 知识点强化” 方案。
各位同仁,这不是危言耸听。当我看到某大厂要求 PM 必须掌握 “多模态交互设计” 和 “情感计算原理” 时,突然想起 2015 年那些坚持 “线下流量为王” 的实体店老板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只不过这次淘汰我们的不是竞争对手,而是时代本身。
在这个 AI 智能体即将爆发的前夜,我仿佛看见未来的产品经理们,左手拿着故事板,右手握着行为数据,站在时代的甲板上眺望新大陆。而那些还在纠结 “需求文档格式” 的同行,可能正在被自己设计的智能体取代 —— 毕竟连辞职信,AI 都能写得比你优雅。
作者:产品老林 ; 公众号:Bruce林奋进频道
本文由 @产品老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